上世纪至今,重庆的厕所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化

作者: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

发布时间:2018-02-01

点击:1216

小号字  大号字

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深入推进“厕所革命”,无论是在城市或是景区的公厕里,基本做到了让人们找厕所不再困难,上厕所环境整洁等等。现在年龄比较小一点的年轻人都没有见过以前的厕所,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厕所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化呢?重庆旅行社带大家看看重庆的“厕所革命”!
一、以前的厕所是这样的
1988年:旱厕无水冲 梭槽无隐私
时光倒回至1988年,家住夫子池的杜万鹏还在念初一。一层楼几十号人只有一个厕所蹲位,高峰时段比春运的车票还抢手。于是他习惯去离家二三十米远的公厕方便。
杜万鹏进去前先憋一口气,迅速冲进去,尽量在一口气的时间内解决问题。
杜万鹏家的优势是下楼走几步就能到厕所,劣势也非常明显:七八月份一开窗户,臭味就肆无忌惮飘进来。遇到下雨天,粪水外溢,厕所里的蛆虫跟着雨水漂到了楼下……
和旱厕相对应的,叫做“梭槽”——那时还不是单独的蹲位,由廉价的瓜米石打造的一个通槽,由简陋的栅栏隔开。男士小便池也是通槽式,站成一排同时“方便”,没什么隐私可言。
没有化粪池,粪便如何处理?上世纪7、80年代,环卫部门专门有一支队伍,上百名环卫工人专门从事担粪的工作。

解放前:茅厕无隔断 吊脚楼公厕很尴尬
重庆曾经还有一种独特的吊脚楼式公厕——建在陡坡上,由几根木桩子支撑起地板,距离地面3、4米,下面就是粪池,完全悬空。“方便”时,粪便从高空降落,溅起很高的水花,让“方便”的人很尴尬。王家坡一座建于1954年的厕所是重庆目前最老的厕所,今年将拆除。
根据市环卫局设备科相关负责人的讲述:解放前,重庆早期公厕由当时的警察局管理,被老百姓戏称为“官茅厕(si)”。当时一个贮粪池或粪缸埋入地下,用来贮存粪便,上面设置若干个蹲位,再搭建一个棚子,一座简易厕所就这样诞生了。外观简陋,连一扇正儿八经的大门都没有。里面也没有隔断,大家都在坎上蹲成一排“方便”,无任何遮挡。
解放后,厕所里才慢慢修起了隔断,最早是0.5米高,然后到0.8米,再到1米,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,一直到现在1.8米以上的隔断。

上世纪90年代:创卫开始 新公厕得到好评
“旱厕”时代的终结,始于1990年前后,那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“公厕革命”。从渝中区开始,住在老群林市场附近的居民欣喜地发现,经过整修,以前臭气冲天的厕所变得窗明镜亮,有哗哗流水的龙头,有独立的“坑”和1.81米的隔断——大家上厕所时,第一次有了“私密性”这个概念。
当年解放碑和平电影院对面、群林市场旁边的那个厕所,正好被选为“迎检”公厕。这次“变脸”让市民发现,上厕所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。新建的一批公厕得到了附近老百姓和中央检查团的一致好评,当年重庆也顺利获得首批“全国卫生城市”的称号。
1990年,首次“创卫”成功后,主城区约1500座公厕陆续开始改造,特别是1990-1995年,以渝中区为代表,重庆的公厕发生了质的改变——大部分由“梭槽”变为了蹲位,“旱厕”变为了独立冲水式。

二、以后的厕所是这样的
1、不搞“五星级”,突出“实用方便规范”
国家旅游局本月下文,规定在公厕改造中,避免浪费、豪华、攀比,不要搞所谓的“五星级”厕所。陈鸿介绍,重庆目前大的公厕改造工程,通常是5年一次,经费都有严格的管控。根据面积、环境的不同,公厕改造费用大约是每平方米2000-3000元。
市环卫局设备科负责人表示,厕所的设计本质还是强调“实用、方便、规范”,现阶段的重点仍然是增加数量,提升卫生程度和设施品质。下一步会根据市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升级打造,比如今年将在我市部分公厕试点增加WiFi、充电等人性化的功能。

2、尝试免费提供纸巾和洗手液
国外发达国家很多公厕都会有洗手液、厕纸。其实重庆也尝试过,然而管理员每放进一卷纸,一转身就不见了。每卷纸平均寿命不到十分钟,明显已超过正常使用范围。
2010年,南岸区在后堡一贸区公厕也曾拿出专项经费做过试点,卫生纸的寿命同样短得离谱。一周下来,厕纸支出1000多元。这对于平均年管理费总共只有5万元的公厕来说根本无力承担,只得停止免费发放。
“现在来上厕所的市民素质好多了。”大坪公厕管理员黄云琴说,这些现象几乎已绝迹,文明程度大大提高。渝中区市政园林管理局表示,未来会考虑再尝试免费提供厕纸、洗手液等服务,但同时也期待市民素质有更高提升,公厕的进步与社会的文明程度相辅相成。

3、大开间大进深,通风更好
重庆中渝市政环卫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部长陈鸿从大学毕业后,他笔下的图纸、手稿几乎全部与厕所有关。2003年至今,参与设计的公厕至少有40座。
他对重庆公厕的结构再熟悉不过。重庆的公厕结构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变化:最早是砖木结构,在火灾、地震等灾害面前非常脆弱。2010年以后,变为了砖混,但受结构限制,高度通常只有2.5米左右,最低的只有2.2米,人走进去会感到压抑,而且空间狭小,导致臭味难以散开。
现在新建的公厕,要求框架结构,好处是内部布置更灵活,可以大开间大进深,通风更好。“新建厕所要求高度要达到3.7米—4米,大空高,即使有异味也会飘到上空。”

4、2年内我市490家单位挂牌“社会厕所”
社会进步的表现,其实并不是单一的公厕数量增加,社会厕所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民的“方便”需求。
据市城管委介绍,目前我市对外开放社会厕所已有461座。在这些单位门口,均在显眼位置悬挂有“本单位卫生间对外开放”标示牌,并标明了具体开放时间。
市城管委表示,计划今明两年内,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量增加490座。社会单位开放卫生间后,难免要增加水电及清扫等费用,各区对此会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。

5、让市民如厕“尽量不用手”
目前渝中区市政园林管理局正在设计一批新的公厕,将考虑到众多人性化细节。陈鸿介绍说,新建公厕总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,按照“找得到,进得去,快速方便”的标准打造。
首先为了让人找得到,增设了醒目的黄色指示牌,制作电子地图,只要关注“重庆城市管理”微信公众号就能搜索出附近的公厕。
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人群,只要是地理位置合适,都会修建无障碍通道。在公厕周边和内部增加绿植,色调和外观让公厕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。在公厕内增设第三卫生间和“爱心驿站”,为环卫工人提供饮水设备、微波炉等人性化设施。蹲位的男女比例,也都会由2013年之前修建公厕的1:1,改为2:3。
陈鸿说,新建的公厕会提高市民如厕的体验感。比如,让男女洗手池分开,营造私密性;在厕间设置不锈钢扶手、添加挂钩或置物架;部分公厕增加热水供应,让市民冬季如厕后洗手不再寒冷;每个蹲位增加了扶手,为老人增加了坐便器。
他透露,未来的公厕在设计上尽量让市民“不用手”,减少触摸带来的污染。另外,将在主城区逐步推行带有空调的公厕。

下一篇: 看看和你眼中不一样的故宫

上一篇: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重庆各湿地公园相续开放

推荐阅读

国内赏红叶地方有哪些?

东北玩雪地有哪些?

华东旅游大概需要多少钱?

江南有哪些美食?

瑞士旅游保姆级攻略

挪威旅游签证能呆多久?